12月16日,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体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郭建斌教授莅临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408会议室,为广大师生带来主题名为《媒体人类学:历史、理论与案例》的精彩讲座。作为“雨花谈艺”系列推出的第一个戏剧领域外重量级学术讲座,除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师生外,美术、影视、民研院等学院部分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也踊跃参与本次活动。
讲座由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副经理杨俊霞教授主持。她介绍了酝酿本次学术交流的两个原因。一是近年来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选题越来越多地出现运用人类学方法观察和研究具有某种戏剧特征的研究对象。二是戏剧与影视学科博士授权点建设方向“民族表演与文化研究”面临越来越多跨学科融合的案例归纳与理论抽象。她认为郭建斌教授在媒体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毫无疑问将为这两方面提供路径参考。
作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第一位以民族志方法完成博士论文的学者,郭建斌教授首先分享了20年前自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为什么会用民族志方法进行云南省独龙江地区独龙族的大量田野调查,以及为什么会选择“看电视”这个角度来撰写博士论文。郭教授详细列举了此领域内国内外最重要的论文与著作并一一做了简要介绍。在简要概括国内外学者就分期提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郭教授将媒体人类学划分为1990年代前后两个时期,并对两段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扼要评述.
关于媒体人类学的相关理论,郭教授将其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资源。在综合前人相关定义的基础上,郭教授将媒体人类学界定为“对与媒体相关的社会实践的研究”。研究对象分“为与媒体相关的社会实践”与“理解媒体”。“与媒体相关的社会实践”包括(1)生产(2)流通(3)接收三个环节;“理解媒体”涵盖(1)大众媒体(2)新媒体(3)原住民媒体(4)“小众”媒体(5)“原生”媒体五个部分。研究方法部分,郭教授介绍了多点民族志,网络民族志和影像志等方法及相关文献。理论资源包含媒体景观,文化展演,想象,身份认同,权力,政治参与和仪式理论等核心概念与文献。
下午,郭建斌教授以《媒体人类学研究案例——滇川藏“大三角”地区流动电影研究》为题,从“田野调查的过程描述”和“围绕‘在场’概念所做的说明”两个部分为我们进行讲述。
郭建斌教授对滇川藏地区流动电影研究的田野调查历经六年时间,走访17个县,他以时间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了其田野调查过程中不仅具有研究意义而且鲜活有趣的现象和经历。期间他随着流动电影放映车走访了芒康、左贡、边坝、丁青、江达等多个县镇,参与了为夏季牧场牧民、村民、僧侣和员工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放映活动。
围绕“在场”概念,郭教授从三个角度为我们进行了讲解。郭教授将“在场”定义为“由特定的大众传播制度及其相应实践所构筑的媒介时空的一种‘结构化’存在及其象征意义”。他指出“在场”是经验材料和相关理论勾连的产物,是他在经验材料和相关理论资源之间搭起的一座“桥”。郭教授提出“在场”的三点作用:一是它能够对经验材料所涉的现象做出一种令其满意的描述,二是由理论内涵所展开的分析对于现象具有让其满意的解释力,三是这种解释力甚至可以超出与电影相关的媒介实践。
最后,郭教授对讲座做出四点总结;1、严格说起来,“媒体人类学”主要还是来自西方的学术话语,对此还需要做更为系统的梳理。2、在中文表述中,有的是“媒体人类学”,有的是“媒介人类学”,“媒体”与“媒介”之间的异同,值得做进一步探究。3、在中国相关的研究实践,称为“民族志传播研究”,但接受程度似乎不如“媒体人类学”。4、无论是“媒体(或媒介)人类学”,还是“民族志传播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田野的“深耕”。
在讲座互动交流环节,在场的教师和研究生们向郭教授提出了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郭教授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解答,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郭建斌教授做学术研究的态度和做田野调查的精神。
杨俊霞副经理从戏剧研究的角度对“在场”问题作出回应。她指出从戏剧研究的角度“场”是非常好理解的:我们强调戏剧艺术中演员和观众间“活态演出”的“场效应”。其次,她介绍说,人类表演学创始人理查·谢克纳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表演:存在(being),行动(doing),展示行动(showing doing),解释所展示的行动(explaining showing doing)。强调“在”就是回归到上述四个方面最本质的原点。
杨军经理表达了对本次讲座的两点感受。首先,从学科发展角度,她鼓励大家结合人类学的方法,增加学科研究的厚度。其次,她认为艺术门类同人类学一样,都是以一种平视并且有温度的视角,从观察生活起步。杨军经理代表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为郭建斌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邀请其参与指导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相关教学工作。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